2-9%肺癌病人原發腫瘤不詳 新基因NGS測試制定針對性治療
肝癌難以早期診斷,癌細胞亦極易轉移及復發。香港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系的團隊一項研究揭示,肝癌細胞來源的「胞外囊泡」(EVs)令了腫瘤的生長和向肺部轉移,若利用相應抗體有效抑制其加促作用,日後或成為治療肝癌的新方向。
團隊亦發現,透過觀察兩個新生物指標(NID1和TNFR1)的水平,或有望早期診斷出肝癌。研究成果已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《尖端科學》發表。
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,肝癌細胞來源的胞外囊泡(EVs)加促了 腫瘤的生長和向肺部轉移。這項嶄新發現為肝癌治療提供了新的生物指標及治療方向。(港大醫學院圖片)
肝癌是本港十大常見的癌症之一,死亡率則排在第三位,肝癌死亡率高源於難以早期診斷,而癌細胞亦極易轉移及復發,晚期確診者往往錯失手術治療的機會。
首揭胞外囊泡的未知功能
港大病理學系的團隊一項研究首次揭示,肝癌細胞來源的胞外囊泡(EVs)有加促腫瘤生長和向肺部轉移的功能,而EVs當中的nidogen 1(NID1)可分泌出腫瘤壞死因子受體1(TNFR1),令腫瘤細胞可在肺部定植之餘,EV-NID1亦會加劇腫瘤細胞的增殖、轉移和侵襲性。
團隊期望靠堵截胞外囊泡的傳送及其信號通道,可為未來肝癌治療提供新的選擇及方向。團隊稱,若抑制EV-NID1表達,有助大幅減低其加促的作用。小鼠實驗亦證實,利用抗TNFR1抗體,可以有效減輕肝癌腫瘤擴散至肺部。
港大醫學院病理學系副教授任蕙蘋博士(左),以及其研究團隊成員,博士後研究員鄭思強博士 (右)以及研究助理楊樂心小姐(中)。(港大醫學院圖片)
來源: https://www.hk01.com/article/517763?utm_source=01articlecopy&utm_medium=referr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