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-9%肺癌病人原發腫瘤不詳 新基因NGS測試制定針對性治療
肺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之首,惟病徵不明顯,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指,約60%人確診時已屬晚期。而受疫情及移民潮影響,多了年輕人體檢,臨床揪出近20%新症。肺癌中最常見的非小細胞癌,當中約3%屬「外顯子14跳躍突變」(MET基因突變,下稱MET),患者年齡較兩極,非吸煙者亦有機會中招,且常轉移至骨、肝或腦部;推算每年有50至80宗新症,單一基因檢測未必能偵測MET,或致延誤醫治。
香港腫瘤學研究學會創會主席李宇聰指,按醫管局2019年數據,肺癌是本港最高發病及致命癌症,隨人口老化恐再加劇。李指,肺癌初期病徵不明顯,部分患者因肺積水致呼吸急促等原因求醫,惟約60%人確診時已屬第4期,即腫瘤已擴散。
疫下健康意識提高,加上移民潮湧現,李指,近期多了年輕人因輕微不適求醫、或在新冠疫苗針前作檢查、移民前驗身發現患肺癌,「佔臨床新症約10%至20%。」
肺癌初期難察 體檢揪出20%新症
而肺癌中以非小細胞癌最常見,佔整體肺癌70%;當中較難治療的MET,研究數據指佔非小細胞癌病例約2.6%。李指,肺癌較少因遺傳導致,MET患者或因製造出異常蛋白,導致癌細胞不斷生長和擴散,易有骨、肝或腦轉移;即使化療,總緩解率(即腫瘤縮小程度)僅19%。他補充,其他基因突變肺癌較常見於年輕人,但MET患者年齡較兩極,高發年齡可由40多歲,一躍至80、90歲,「臨床上最年輕患者僅35歲,且不單吸煙者,非吸煙者亦可能有MET,推算本港每年約有50至80宗MET新症。」
MET患者 青壯年及長者皆有
李指單一基因檢測一般先驗最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,未必能及時發現MET,且因取樣量少,常要重新抽針,所花時間及費用更多,或影響治療進度;建議若有吸煙史,尤應先做多重基因檢測。
有50歲從事文職女士,去年4月確診肺癌,她本身無吸煙習慣,亦無不適,經常規身體檢查發現肺部有異,抽針取樣後做多重基因檢測,始確認為MET,電腦掃描更揭已擴散至淋巴和腦部,右腦有1厘米大腫瘤。幸服用標靶藥3個月後,腦腫瘤消失,其他腫瘤亦縮細,再配合電療後基本受控,現已復工。
來源:
https://skypost.ulifestyle.com.hk/article/3262256/MET%E5%9F%BA%E5%9B%A0%E7%AA%81%E8%AE%8A%E8%82%BA%E7%99%8C%E6%98%93%E8%BD%89%E7%A7%BB%20%E9%9D%9E%E7%85%99%E6%B0%91%E4%B9%9F%E4%B8%AD%E6%8B%9B